9.10.2006

一字記之曰:「宅」

發個牢騷。
路過家兄友人袁建滔(滔兄)的blog,提過自身於日前出席香港電台的節目,談論漫畫改編電影。
滔兄的文中附有連結的關係,於是連了去香港電台的網頁聽了網上重溫版。

滔兄參與的是節目後半的訪問,談動畫版麥嘜,談滔兄的一些經歷,除了主持人愛「插咀」,沒什麼問題。
聽得有「鑊氣」的,正是前半三位主持大談「龍虎門」跟「死簿」。
其實「鑊氣」也不是什麼,只是聽到個比較敏感的字眼:「御宅族」。
當然是談及「死簿」時跑出來了,這中一位主持說L的形象是御宅,小弟不禁笑了出來。

原來香港傳媒對「御宅族」的認知,扭曲得比原產地更徹底。

若果L的形象真是「宅」的話,大家來秋葉原逛時,應該會一半的男人是L這副樣子。
可能有人會覺得小弟說得誇張,但是小弟想強調的是stereotype(標籤化)的影響。
之前聽對「宅」比較理解的朋友說,香港傳媒「談御宅」都是錯漏百出,越描越黑。
結果香港大眾認知的「宅」都是邊緣人...
最初還半信半疑的,到了今天總算感受到了這份「越描越黑」的味道。

小弟還未想正正經經的談御宅,因為可以寫論文。:P
但是想知道「正宗御宅」多一點的,不妨留言。

2 件のコメント:

匿名 さんのコメント...

小弟還未想正正經經的談御宅,因為可以寫論文。:P
但是想知道「正宗御宅」多一點的,不妨留言。

B兄,本人小男孩對「御宅族」的了解不深,加上香港部份傳媒談這類人也為錯漏百出,故特意向閣下請教何為正宗的「御宅族」。

Unknown さんのコメント...

甚少留言的關係,也沒留意到有留言。失禮失禮。
先要理解,傳媒談「宅」總是以外表或行徑去規範,務求公眾容易明白,然而一個「宅」未必會有如此裝扮行徑,結果公眾其實會反而被誤導而誤解「這種打扮/行徑就是宅」。
其實「宅」是複雜的東西,要簡單說明的話,小弟會舉出「sommelier(侍酒師)」來作例子。以80年代定義,「宅」是對特定範疇的事物擁有極豐富的知識,能夠分析評價相關事物。就如侍酒師一樣,擁有豐富的餐酒知識,分析客人的菜單該配合那一種酒。
對,經驗豐富的侍酒師是個餐酒的「宅」。
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是「宅」,不是只局限於動漫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