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.29.2006

誰才是缺德?

近日香港最熱烘烘的話題,是某週刊登出了偷怕得來的某女藝人更衣照片...
生活在可稱為「偷拍王國」的日本,對「盜撮(偷拍的日語)」可說是司空見慣。
每隔三兩個月便有「某某偷拍照曝光」之類的小道新聞出現。對,是小道,不像香港這個可以放頭條...
什麼?偷拍這麼「大件事」為何不是頭條?
「家醜不出外傳」嘛...這種醜事還要大大聲說,我想只有香港人會幹得出來。

很有趣的,知道此事時大概是「案發後」2,3天左右...
從「什麼婦女團體,傳媒監察團體之類的組織發出聲明譴責該週刊」的報導而知道事件。
這邊廂,影視處收到過百投訴,指該週刊行為卑劣,下流賤格之類...
然而那邊廂,該期週刊再版後仍是賣個清光。

心裡有疑問出來了。
究竟真正要被指責下流賤格缺德的,是該週刊?還是讀者?
看官可能覺得:「週刊不登出來,自然沒有人看,當然是週刊缺德了。」
但是從再版後仍賣清中看出,這是經濟學中很基本的「供求原則」的體現,要求增大,供應才會增加。
即是說,大家想看,週刊才會再版,才會賣清光。
清楚一點說:「因為有人想看,所以週刊便想辦法登出來,甚至再版讓更多人看,結果連本來不想看的人也買來看。」

這完全是讀者(消費者)的責任。
至少,到現在還聽不到「有人要求該週刊停刊」或者「要求大家罷買該週刊」的消息出現。
若然是覺得傳媒有錯,為何只是出口責罵,而沒有行動(罷買,收書,要求停刊)?
還記得兩年前台灣公開焚A書打黃,我有朋友笑台灣人白痴,文明倒退。我一句:「總比香港人會搶購軟性A書要好吧。」令他回不了話。
其實,這次事件中,我覺得最有問題的,不是傳媒這次行為如何缺德,而是從社會對事件的反應裡引伸出來,香港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去了那裡?
從「邊罵人家缺德買來看買來收藏」的情況來看,香港人的道德價值觀恐怕已是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。

2 件のコメント:

Yang Wenli さんのコメント...

有這種讀者,就有這類雜誌...

所以本身做雜誌的也不大看香港的雜誌了OnZ

Yang Wenli さんのコメント...

有這種讀者,就有這類雜誌...